6月29日,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黄山举行。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富龙、副主任委员党安荣、副主任委员侯妙乐、委员姜利利四位专家老师参与了本次会议——名录遗产与数字化保护、名录遗产空间监测评估方法、以及空间考古与文化遗产空间智能3个分论坛的专题演讲/分会组织。
作为中国测绘学会分支机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秉持着数字赋能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手段,在此次黄山对话会上,专委会的专家们就空间技术在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与世界地质公园保护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文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富龙作为本次对话会的副主席,主持了分论坛二和大会闭幕式环节,他强调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呼吁与会者共同努力,促进名录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数字赋能是探索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虚拟参观、远程教育等创新形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全面、多样的文化遗产体验,激发人们对于遗产保护的热情和参与度。
副主任委员陈富龙主持大会闭幕式
副主任委员侯妙乐演讲
副主任委员党安荣演讲
委员姜利利演讲并获得最佳口头报告奖
分论坛中分享的诸多案例与技术方法对文物调查、研究、申报、建设等工作均起到了启示和指导性的作用。文保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推动数字技术在名录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力量,更好地守护和传承珍贵的名录遗产,为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本次大会以“数字技术赋能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为全球遗产保护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探讨的平台。来自10多个国际组织和20多个国家的名录遗产地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200余名代表参会。